
公元202年五月,官渡之战两年后袁绍病死,审配、逄纪拥立袁尚继任大将军、冀州牧无锡恒鑫配资,郭图、辛评等人支持袁谭自称车骑将军,屯兵黎阳,兄弟互相不服。同年九月,曹操亲自北征,接连击败袁氏兄弟。

虽然曹操取得了几次战役的胜利,但是面对强敌,袁尚、袁谭兄弟虽然互不服气,还是选择共同抵抗曹操,这时候郭嘉提出了一个建议:假装南征刘表,让袁氏兄弟内斗,然后一举平定河北。
郭嘉草创诸将欲乘胜遂攻之,嘉曰:\"袁绍爱此二子,莫適立也。有郭图、逢纪为之谋臣,必交斗其间,还相离也。急之则相持,缓之而后争心生。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,以待其变;变成而后击之,可一举定也。\"太祖曰:\"善。\"乃南征。——《三国志·郭嘉传》
曹操北征的军队接连几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,将领们想要乘胜进攻他们,郭嘉这时候却说:
“袁绍爱这两个儿子,没有确立谁来继承。有郭图、逢纪作为他们的谋臣,一定会让他们互相争斗,我们如果急攻则会使他们团结一致坚守;如果缓攻他们内部就会发生裂痕。不如先向南进攻荆州,征讨刘表,等待袁谭、袁尚的变化;等事情出现转机之后,再去进攻他们,可以一举而定。”

曹操说:“好。”于是向南进攻。其实征刘表也并非临时起意,曹操想收拾刘表这个“老小子”很久了!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:
第一无锡恒鑫配资,官渡之战前,袁绍、曹操都曾派人拉拢刘表,刘表选择与袁绍联合,现在袁绍被搞定了,自然轮到了刘表。
第二,201年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,西鄂县长杜袭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,坚守城池,最终寡不敌众,刘表军攻入西鄂城。这是刘表趁曹操在进攻河北的时候出兵,必须进行报复。

第三,也是在201年,刘备自汝南来投奔荆州,刘表亲自出城迎接,对先主待以上宾之礼,给他补充兵力,安排他驻扎新野,成为自己的北藩。刘备这个“老小子”,曹操也是非常痛恨的,所以出兵顺其自然。
辛毗斡旋
建安八年(203年)八月,军队到达西平(今河南西平),袁谭、袁尚果然争夺冀州。袁谭被袁尚军队打败,逃走保守平原(今山东平原),派遣辛毗来请求投降,并请曹操出兵救援。
太祖将征荆州,次于西平。毗见太祖致谭意,太祖大悦。后数日,更欲先平荆州,使谭、尚自相弊。他日置酒,毗望太祖色,知有变,以语郭嘉。嘉白太祖,太祖谓毗曰:“谭可信?尚必可克不?”毗对曰……——《三国志·辛毗传》
辛毗见到曹操,表明袁谭请和之意,曹操大悦。几天后无锡恒鑫配资,曹操又决定攻打荆州,放任袁谭、袁尚相争。某日,曹操设宴款待,辛毗看到曹操的脸色,知道发现变故,就把事情告诉郭嘉,郭嘉又告诉曹操。曹操问辛毗:“袁谭可信吗?又一定能击败袁尚吗?”

其实曹操这时候多少有些犹疑不定,想要让袁氏兄斗得更厉害一些,辛毗察觉到了这一点,于是找到老乡郭嘉,郭嘉转告曹操。辛毗接下来的一段话,分析的非常有道理:
“明公不必问信与诈,只需论其形势即可。袁氏兄弟相残,不是被他人离间的,而是他们兄弟自认为可以平定天下而导致的。如今袁谭向您求援,其势可想而知。袁尚见袁谭困顿,却不能取胜,说明袁尚气力已尽。
袁氏对外进攻不利,内部谋臣不和,互相杀伐,兄弟相争,国一分为二。加上连年征战,士兵铠甲里生了虮虱,又遇上旱灾、蝗灾。饥荒临头,国库空虚,行军无粮,可谓上有天灾、下有人祸。不论智者还是愚者,都知道他们即将土崩瓦解,这是上天要灭亡袁尚啊!
有句话叫:‘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,不能守也。’如今挥师攻打邺城,袁尚若不回军解救,就难以保全自己;若回军解救,则袁谭又紧跟其后。以明公的声威,迎击穷困疲惫的敌人,如同秋风吹落叶一般容易。上天把袁尚送给明公,明公不愿,却要攻打荆州。荆州富饶安乐,国内未有变故。
仲虺曾说:‘取乱侮亡。’方今二袁不思长远之计而自相残杀,正可谓‘乱’;住在城内的人和行军在外的人都没有粮食,正可谓‘亡’。二袁朝不虑夕,百姓生活困难,这时明公不去安抚,还想等待来年。如果来年收成好,二袁又自知犯错,修身养德,就失去用兵的机会了。

现在顺应袁谭的请求而给予安抚,这对明公来说极其有利。况且四方的寇贼,没有比得上河北的。河北之地平定,那么六军必定强盛,天下必然震恐。”
荀攸定计
曹操听了辛毗的分析后认为有道理,但还是没有下定决心,于是询问属下,大多数人都认为刘表强,应先攻之,袁谭、袁尚不足为虑。
太祖将许之,以问群下。群下多以为表强,宜先平之,谭、尚不足忧也。攸曰:“天下方有事,而刘表坐保江、汉之间,其无四方志可知矣。袁氏据四州之地,带甲十万,绍以宽厚得众,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,则天下之难未息也。——《三国志·荀攸传》
荀攸说:“天下正值多事之秋,而刘表却稳守江、汉之间地区,很明显,他并没有君临天下之志。袁氏占据四个州的地盘,有甲兵十万,袁绍凭宽厚得到众心,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,保守他们的既成功业,那么天下的灾难就不会停息,现在袁氏兄弟交恶,结果不会是双方都得到保全。

二袁如果联合起来,力量就会强大,那时就不易谋取了。趁他们内讧谋取他们,天下就平定了,这个机会不能失啊!”曹操说:“很好。”于是答应与袁谭结亲,随即派兵击败袁尚。
204年9月,曹操攻下邺城,袁尚逃奔幽州投靠袁熙。袁谭趁曹操围攻邺城之际再次反叛,曹操与之决裂。建安十年(205年)正月,曹操攻灭袁谭,冀、青二州平定。事实胜于雄辩,曹操舍荆州取冀州的战略抉择无疑是非常正确的!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